7月22日,冀中動力團體無限義務公司(以下簡稱“冀中動力團體”)在北京產權買賣中間地下掛牌讓渡冀中動力邯鄲礦業團體無限公司(以下簡稱“邯礦團體”)10.7%的股權。
除此以外,冀中動力團體還幾次在本錢市場融資吸金,比來一期為7月14日刊行的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時間融資券,融資刻日為270天,刊行范圍為15億元。 關于處處“找錢”的成因,外界遍及以為首要緣由是冀中動力團體比年來不竭加快多元化成長而至。
地下材料顯現,冀中動力團體除煤炭主業以外,今朝還觸及醫藥、航空、電力、機器、建材、物流等多個財產。
冀中動力團體一名不肯簽字的辦理人士向記者泄漏:“今朝冀中動力簡直在資金方面比力堅苦,相稱一部門職工的人為都沒法確保定時發放。
資產讓渡
“找錢”已成為冀中動力團體眼下確當務之急。
在刊行短時間融資券缺乏十天的冀中動力團體,7月22日又經過北京產權買賣中間將旗下邯礦團體10.7%的股權停止讓渡招商。
上述邯礦團體10.7%的股分約為1.5億股,現實上為邯礦團體大股東中國信達資產辦理股分公司所持有,擬向境內(外)及格投資者讓渡全數股分。
但有冀中動力方面人士向記者泄漏,中國信達資產只是邯礦團體的投資者,其實不介入其辦理。
更多材料顯現,邯礦團體今朝具有員工1.9萬人,下轄二級子公司13個,停業支出首要來自煤炭、煉焦、物流、電力等板塊。
在財政方面,停止到2015底,邯礦團體總資產187.59億元,欠債146.7億元,凈資產40.89億元;2015年完成停業支出91.1億元,凈利潤9727.7萬元。由此能夠看出,邯礦團體今朝紅利才能較好,加上2016年煤炭價錢慢慢回暖,意味著接辦便可以紅利,那末為什么要切“蛋糕”給他人呢?
對此,冀中動力團體前述不肯簽字人士暗示,邯礦雖好,也只是表象,從冀中動力團體全體的運營環境看,今朝曾經很是堅苦,一部門職工曾經不克不及夠定時發人為,是以急需尋覓資金處理大團體的運轉成績。
多元化“肇事”
“一體兩翼、多元化支持”已經是冀中動力團體“十二五”時代的成長思緒。但是也恰是由于多元化的成長思緒,冀中動力團體現在深陷泥沼。
“冀中動力團體是國際大型煤炭企業,可是若是僅僅將其了解成為一個復雜的煤炭企業,是禁絕確的。”一名熟習冀中動力團體的業內助士向記者暗示,冀中動力團體組建于2008年6月份,在2009年重組了華北制藥團體,2010年又組建了河北航空投資團體和河北航空公司,此刻曾經成長成為以煤炭為主,制藥、航空、化工、電力、配備制造、古代物流等多財產綜合成長的多元化大型企業團體。
在2012年煤炭價錢遭受斷崖式下跌時,冀中動力團體就以為多元化成長計謀更具有前瞻性,但愿經過其他財產來填補煤價下行對煤炭主業帶來的影響。但彼時,冀中動力團體其他財產也堅苦重重,乃至曾經呈現了大幅度吃虧。
此中,航空財產算是冀中動力團體多元化成長之路上的“敗筆”之作。2010年,經過介入重組原西南航空,冀中動力團體初次進入航空業。同年6月份,河北航空正式掛牌,由冀中動力團體全資控股的河北航空投資團體無限公司控股,四川航空團體與沈陽中瑞公司參股。
但據地下報導顯現,在航空業劇烈的合作中,冀中動力因為在人材方面的限制,不只沒有可以紅利,反而呈現持續吃虧。河北航空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別離吃虧2億元、5億元及3億元。
記者取得的關于冀中動力團體關于“提質增效,降本增效”等其外部文件及集會記實顯現,冀中動力針對河北航投團體巨虧等成績,曾經很是猜疑。如在定編定崗定員方面,請求河北航投契關職員只出不進。
除了在航空板塊投資得勝以外,冀中動力團體在醫藥板塊的投資也是見效甚微。2009年冀中動力團體對華北制藥停止了重組,可是重組以后的華北藥業除了依托冀中動力“輸血”之外,并沒有給其帶來太多效益。
地下報導稱,康明斯發電機組華北制藥在重組之前攤子鋪的比力大,從質料藥到制劑各個范疇都有觸及,是以冀中動力重組恰好填補了其在資金方面的缺乏,同時還投入巨額資金扶植了新型頭孢等項目,并擬定方針,到2015年發賣支出將達300億元。
不外,據華北制藥2015年年報顯現,2015年其停業支出僅為79.03億元,同比下滑15.87%。
兜底吃虧礦井
“紅利才能大幅進步,扣非凈利同比增150%以上。”這是冀中動力(000937.SZ)一季報的成就,其二季報雖未發布,但預期好過一季報。
但是,多位受訪的冀中動力團體干部職工卻以為,上市公司數據固然都雅,但團體公司的現實環境比上市公司的財政報表更蹩腳。乃至某位團體人士坦言,“相稱一部門職工的人為都沒法定時發放”。
現實上,在冀中動力鮮明的季報面前,是冀中動力團體“大方”采取上市公司部門吃虧資產的現實。
起初,冀中動力團體大方領受了冀中動力吃虧嚴峻的章村礦、德顯汪礦、陶一礦(算計產能約440 萬噸),自2015 年11 月起起頭托管。數據顯現,2015年上半年,上述3礦累計吃虧金額達2.2 億元。
采訪中,記者就此致函冀中動力扣問,獲得答復稱,冀中動力未便答復,以團體公司答復為主。隨后,記者致函冀中動力團體,但冀中動力團體暗示“不接管相干采訪”。
據一名熟習冀中動力團體的外部人士引見,章村礦、顯德汪礦和陶一礦均屬于年限較長的礦井,面對資本干涸景況,部門礦尚可開采年限低于5年。此中章村礦和顯德汪礦曾經于2015年下半年關停,兩礦井職工被分流到邢東礦與東龐礦任務。
至于陶一礦,據領會,停止2014年末,陶一礦煤炭可采儲量已缺乏50萬噸,在2015年9月尾曾經施行了關井。
上述動靜也獲得冀中動力一線礦工的左證。“今朝,章村礦、顯德汪礦和陶一礦簡直曾經關井,員工大部門被分流到其他礦井,其他的自謀前途。”漳村礦一名員工如是暗示。
固然上述3礦的終究收買價錢還沒有發表,可是給上市公司冀中動力帶來的利好卻已揭示。依照冀中動力2016年一季報顯現,在辦理用度方面,本期金額約為3億元較上年同期削減38.25%,其主因就是在煤炭市場堅苦的情勢下,不再歸并原所屬的章村礦、德顯汪礦、陶一礦以及金牛化工報表而至。
一名券販子士暗示,良多上市公司經過甩賣資產讓其報表看起來更加鮮明,可是被甩賣的資產常常是一些不良資產,即便低價,也置之不理,是以終究只能由其控股公司接辦。可是如許的成果會進一步加重控股公司的運營風險,換言之,冀中動力團體將上市公司少量不良資產攬入懷中的做法,涉嫌形成少量國有資產流失。但不這么做,以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身份,又難以繞開證監會等羈系層的詢問和盤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