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不只能用來種菜,還能發電。日前,溧水區永陽街道秋湖行政村的蘇星生態農場光伏大棚完成并網發電,不只能知足農場本身用電,在農業大棚上架設的太陽能光伏面板,還能夠知足分歧作物的采光需求,蒔植無機農產物、寶貴苗木等各種高附加值作物,完成反季蒔植、佳構蒔植。
蘇星生態農場項目占地615畝,項目總投資跨越6萬萬元,是溧水首個生態農業及光伏發電互補項目,打算扶植179個農業大棚、18個連棟大棚和2棟智能溫室大棚。扶植方將光伏電站與高效設備農業項目相連系,成立綜合型光伏農業財產園,在蒔植大棚的棚頂裝配太陽能板停止光伏發電,棚內種養,完成農業出產和光伏發電兩重效益。
走進柴油發電機蘇星生態農場,18個農業光伏大棚棚頂鋪著一排排閃閃發光的太陽能光伏面板。記者發明,這些光伏面板并沒有慎密擺列在一路,只是鋪在大棚與大棚的距離地區上方,防止蓋住陽光。“如許大棚頂上的電池板就不會跟大棚內的蔬菜搶陽光。蔬菜最需求的是溫順的斜射陽光,這類大棚墻體透光性很好,完整能知足請求。棚頂的電池板蓋住的首要是狠毒的直射陽光,恰好為蔬菜起到遮陰感化。”蘇星農場擔任人梁明海說,這類綜合開辟操縱形式,不單有用集約操縱了地盤資本,光伏發電板支架還可間接用作大棚骨架,大小節約了大棚扶植用度。
梁明海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農場今朝建有光伏農業大棚18棟,農場連廊、出產廠衡宇頂上也裝置太陽能光伏組件,總裝機容量約1兆瓦,年均發電量92萬度,可浪費尺度煤299噸,減排二氧化碳747噸,每一年發電支出就有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