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不同類型聚光集熱器將太陽能量聚焦集熱后通過熱力循環持續發電的技術。招商證券認為,2016年是光熱產業元年,示范項目與標桿電價的落地,將刺激產業的投入熱情。 示范電價有望出臺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實現示范性太陽能熱發電站 (系統)6座,裝機規模1.38萬千瓦,約20個試驗項目
(140萬千瓦)處于前期階段。2015年11月,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申報和評審工作,啟動了約1GW的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但上報項目合計超過8GW,行業預計示范項目有望較快發布。 同時,2016年有望出臺示范項目臨時電價機制,也有望隨后出;光熱發電標桿電價,將為下階段大規模商業化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在1.3元/千瓦時標桿電價與當前造價水平下,光熱項目有望正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考慮到規模效應與產業投入后的成本下降,未來可能逐步具有投資吸引力。 千億市場醞釀發酵 2015年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正式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的目標。成本方面,意見稿指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熱發電建設成本要達到20元/瓦以下,發電成本接近1元/kWh. 按當前每瓦30元的造價水平,10GW對應的總市場容量近3000億元,考慮到較長的建設周期,1GW示范項目或主要在2017年之后交付。 過去行業已建成的項目大部分為槽式,槽式技術相比較為成熟一些;但塔式由于其效率更高等優勢,在國內外項目中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預計本次示范項目中,槽式和塔式可能保持各占45%的比例,其他類型占10%左右。而十三五10GW規劃的后續項目中,市場可能更多選擇成本下降空間更大的塔式路線。 投資建議>>> 光熱產業過去處于摸索階段,2016年將是產業元年;其中,動力系統、吸熱、換熱等核心裝備門檻較高,參與者少,有較好的彈性。審慎推薦杭鍋股份,關注首航節能、三維工程。 上一篇:海口1615噸“凍品肉”用來發電 下一篇:四聯集團進軍光伏發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