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燃油分散成細粒的過程稱為燃油的噴霧(或霧化)。將燃油噴散霧化,可以大大增加燃油蒸發的表面積,增加燃油與氧氣接觸的機會,以達到迅速混合的目的。
l.油束的形成及特征
燃油以很高的壓力(10~20MPa以上)和很高的速度(100~300m/s),從噴油器的噴孔油束出,在氣缸中空氣阻力及高速流動時所產生的內部擾動作用下,被粉碎成細小的油粒,其形如圓錐,通常將這種大小不同的油粒所組成的圓錐體稱為油柬(或稱噴注)。在油束中間部分的燃油霧化較差,油粒密集,油粒直徑較大,前進的速度也較大;而外部油粒分布較散,直徑較小,速度也較小。外部細小油粒最先蒸發并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體。
油束本身的特征可用噴霧錐角β、射程L及霧化質量來說明。
(l)噴霧錐角β。噴霧錐角標志油束的緊密程度,β值大說明油束松散,油粒細,霧化質量好。β與噴油器的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如6135型柴油機用的噴油器,其β=15°~20°。
(2)噴注射程L(也稱貫穿距離)。噴注射程表示油束前端在壓縮空氣中貫穿的深度。射程的大小對燃油在燃燒室中的分布有很大影響。如果燃燒室尺寸小,而射程大,就有較多的燃油噴到燃燒室壁上。反之,如果射程過小,則燃油不能很好地分布到燃燒室空間,燃燒室中空氣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噴注射程必須根據混合氣體形成方式的不同要求與燃燒室相互配合。
(3)霧化質量(霧化特性)。霧化質量表示燃油噴散霧化的程度,一般是指噴散的細度和噴散的均勻度。燃油噴散得越細、越均勻,說朋霧化質量越好。噴散細度可用油束中油粒的平均直徑來表示(一般霧化油粒的平均直徑在0.005~0.05mm范圍內),平均直徑越小,則噴霧越細。噴散的均勻度可用油粒的最大直徑與平均直徑之差來表示,直徑的差值越小,則噴霧越均勻。
2.影響油束特性的因素
影響油束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噴油器的結構和尺寸、噴油壓力、氣缸內壓縮空氣的反壓力、噴油泵凸輪外形和轉速以及燃油的粘度等。
(1)噴油器結構和尺寸。噴油器的結構不同,引起油束形成的內部擾動也不同,從而就產生不同形式的油束。油束要與燃燒系統密切配合,不同的燃燒方式要求不同形式的油束,因而就使用不同結構的噴油器。
當噴油壓力和氣缸申壓縮空氣反壓力不變及噴孔總截面積不變的條件下,增加噴孔數目,則每個噴孔的直徑減小,燃油流出噴孔時將受到更大的節流,在噴孔內擾動也就增加,因此霧化質量提高;如果噴孔直徑加大,則油束核心稠密,射程增大。
(2)噴油壓力。燃油的噴射壓力越大,則燃油流出的初速度就越大,在噴孔中燃油擾動程度及流出噴孔后所受到的壓縮空氣阻力也越大,從而使霧化的細度和均勻度提高,即霧化質量好。噴油壓力增加時,還使油束射程增加。
(3)氣缸內壓縮空氣反壓力。當氣缸內壓縮空氣反壓力增加時,使壓縮空氣的密度增大,引起作用在油束上的空氣阻力增加,因此燃油霧化有所改善,噴霧錐角增加,并使射程減小。在非增壓的柴油機中,氣缸內壓縮空氣的反壓力變化不大,所以對油束特性影響并不顯著。
(4)噴油泵凸輪外形及轉速。當凸輪外形較陡或凸輪軸轉速較高時,均使噴油泵的柱塞供油速度加快。由于噴油器噴孔的節流,燃油不能迅速流出,結果使油管中燃油壓力增加,燃油從噴孔流出的速度也隨之增大,因此霧化變好,油束射程和噴霧錐角均有所增加。
(5)燃油粘度。燃油粘度增大時,油粒不易分散成細滴,使霧化不良。因此高速柴油機一般都選用粘度較低的輕柴油作為燃油。
責任編輯:H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