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柴油機在臺架試驗時,機油消耗(包括機油消耗量和機油消耗率)的測定方法。以下簡稱《測定方法》。
本標準準用于大中小型柴油機,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方法進行測定。
2引用標準
GB1105.1內燃機臺架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環境狀況及功率、燃油消耗和機油消耗的標定
3技術要求
3.1測定的標準環境狀況
柴油機機油消耗測定時,采用如下標準環境狀況:
大氣壓力PO=100kPa(750mmHg)
環境溫度t。二25'C
相對濕度0.二30%
空氣冷卻器進水溫度40=25C
3.2對測定儀器儀表的要求
3.2.1測定用計量器具、儀器儀表,均應經過有關的計量部門校驗和校準,并應附有效的檢驗合格證
書。
3.2.2機油重量的測定可采用防水打印臺式電子秤,電子秤的量程應與測量的油量相適應。其精度不
得低于1級。
3.2.3測定機油消耗的計時器,可采用石英電子表,其精度不得低于士0.02s/h,
3.2.4機油消耗測定的精度
機油消耗量精度為士10%,機油消耗率精度為士10.5%0
3.3機油消耗測定的技術要求
3.3.1機油消耗的測定應在柴油機制造廠規定的磨合期后進行測定。
3.3.2測定用的機油應符合柴油機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機油并明確寫明使用機油的牌號。
3.3.3柴油機更換機油時,棄掉的廢舊機油不計算在測定的機油消耗量內。
3.3.4柴油機的機油泄漏量應計算在其機油消耗量內。
3.3.5在測定機油消耗過程中,柴油機的各項性能參數不得調整。
3.4機油消耗測定時采用的功率和轉速
3.4.1標定功率為15min功率的柴油機:采用標定轉速下85%的標定功率。
3.4.2標定功率為lh功率的柴油機;采用標定轉速下90%的標定功率。
3.4.3標定功率為12h功率和持續功率的柴油機;采用標定轉速下100%的標定功率。
3.4.4根據需要也可做部分功率和部分轉速時的機油消耗測定。但必須注明其測定的轉速和功率。
3.4.5若機油消耗的測定在非標準狀況下,應按GB1105.1進行功率修正。
3.5測定間隔時間和次數
測定的間隔時間,柴油機功率在1000kW以上為4h。功率在1000kW以下為12h,
測定次數一般測定一次。
4機油消耗的測定方法
4.1重量法
4.1.1放油稱重法
對具有濕式油底殼結構的中小型功率柴油機可采用此法。
4.1.1.1方法提要
測出柴油機試驗前后機油重量差,然后根據柴油機運轉時間和功率,便可求出柴油機的機油消耗。
4.1-1.2測定的程序
a.往柴油機油底殼加入機油到油標尺的上限,起動柴油機,按柴油機說明書規定進行暖機,直至柴油機油水溫度達到使用說明書規定暖機參數后(按3.4條要求)調節柴油機運轉工況,達到標定轉速和規定功率以及機油溫度達到使用說明書要求數值時,穩定運轉10min后停機。
b.隨后盤車,使第一缸活塞處于上死點位置。再轉動曲軸三圈,然后開始放油,直接有規則地滴
油(3。滴/min左右)為止、記錄下每分鐘的實際油滴數。
c.放出的機油連同容器,用防水臺式電子秤,稱出其總重量MI.
d.將放出的稱過的機油倒回柴油機油底殼,再稱機油容器重量m?。兩次重量之差(m1一m2),即為加入的機油量ME.
e.再次起動柴油機,運轉工況以及機油溫度和a.相同,柴油機試驗運轉達到3.5條要求測定間隔時間時停機。
f.按上述方法,相同順序操作、盤車、轉動曲軸、放油、直至再次出現有規則的滴油((3。滴油/min左右),應該是每分鐘油滴數和4.1.12b.條實測的油滴數相等、稱重。測得試驗后放出的機油連同容器(上述裝、倒油的原容積)的重量m31m3與,:之差即為試驗后放出的機油的重量MFo
a。機油消耗量按公式(1)計算。
式中;Gm—機油消耗量,kg/h;
ME—試驗前加入的機油重量,kg;
mF—試驗后放出的機油重量,kg;
t—柴油機測定時運轉的時間,h,
b。機油消耗率按公式((2)計算。
式中:gm—機油消耗率,g/kW•h;
—柴油機試驗時有效功率,kW,
c.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按公式((3)計算。
式中:A—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
GT—機油消耗測定期間的燃油消耗量,kg/h;
9.—機油消耗測定期間的燃油消耗率,g/kW•h,
柴油機機油消耗放油稱重法測定記錄表見附錄A。
4.1.2直接稱重法
對中小功率柴油機其油底殼結構為干式時,可采用此法(見圖1)。如非飛濺潤滑的濕式油底殼結構柴油機經過改裝后,也可采用此法。
4.1.2.1測定裝置要求
a.柴油機油底殼為干式結構,自帶壓油泵和回油泵,對濕式油底殼柴油機應加裝外接回油泵,回油泵流量應大于壓油泵流量。
b.在試驗臺機油循環系統中,外接一個測定循環機油箱,測定時機油箱坐落在防水打印電子臺秤上,而當稱重完畢時,油箱與電子秤應能脫開。
c.外接測定循環機油箱液面要求低于柴油機工作時油底殼的機油液面。
d.外接測定循環機油箱的進、出管子,安裝時要求不接觸機油箱,以防干擾電子秤。
4.,.2.2方法提要測出柴油機試驗前后外接測定循環機油箱中機油的重量差,然后根據柴油機運轉的時間和功率,便可求出柴油機機油消耗。
4.1.2.3測定程序
a.在柴油機運轉到規定功率和標定轉速按3.4條要求工況,和機油溫度達到說明書要求時,穩定運轉10min后,才能開始測定稱重。
b.開始測定,記錄柴油機功率、轉速、開始測定時刻、開始測定機油箱中機油重量。
c.柴油機按3.4條要求工況運轉,當達到按規定測定間隔時間后,記錄測定結束時刻,柴油機功
率、轉速和測定結束時機油箱中機油重量。
4.1.2.4測定結果計算
a.機油消耗量按公式(4)計算。
式中:Gm—機油消耗量,kg/h;
t,—開始測定時刻,h;
t,—測定結束時刻,h;
m。一開始測定時機油重量,kg;
ms—測定結束時機油重量,kg.
b.機油消耗率按公式(2)計算。
。.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按公式(3)計算。
柴油機機油消耗直接稱重法記錄表見附錄A(參考件)。
4.1.3.1.,測定裝置要求
a.利用油底殼放油孔(或曲軸箱側面在油位線處打孔)安裝帶截止閥2的滋流管3,注意溢油管處溢落油滴時的高度應與柴油機工作時,油底殼機油液面的高度相等,而且管子越短越好。
b.利用曲軸箱檢查孔或呼吸口處插進加機油漏斗。
c.備好機油回收容器、電加熱器和電子臺秤。
4.1.3.1.2測定方法提要
柴油機按要求參數試驗時用滴油法控制,油底殼機油液面的高度,經過一段時間運轉試驗后,因機油消耗而使液面下降,用與油底殼機油溫度相同和經過稱重的機油加入油底殼,等達到原溢滴機油時的液面高度。加入的機油重量即為試驗期間的消耗量.
4.1.3.1.3測定程序
a。往柴油機油底殼加入機油到油標尺的上限、起動柴油機,暖機運轉合格后,調節柴油機到3.4條規定的工況,并經機油溫度達到說明書要求(油溫允差不大于士2C)1穩定運轉10min后,開始測定。
b.測定時,打開閥2,從加油口1處加入機油,直至溢流管口處以30^35滴/min油滴滴落時,關閉閥2,隨后記錄首次以30^-35滴/min滴油結束時刻t,、柴油機功率P、轉速。。
c.柴油機按3.4條規定工況運轉,當達到3.5條規定的測定時間時,打開閥2,從加油口1處加入與油底殼機油相同溫度和經過稱重m,的機油直至再次出現以30^-35滴/min油滴滴落時為止(在操作中,即使加油過量,致使過量機油溢流回收機油容器中也不影響測定結果)。
d.記錄再次出現以30.35滴/min滴油結束時刻t2,關閉閥2,4.,,3.1.4測定結果計算
a.機油消耗量按公式C(5)計算。
式中:G}—機油消耗量,kg/h;
ms—加入稱重的機油量,kg;
MT—回收稱重的機油量,kg;
t,—首次滴油結束時刻,h;
t,—再次滴油結束時刻,ha
b.機油消耗率按公式(2)計算。
。.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按公式(3)計算。
柴油機機油消耗人工加油液面動平衡重量法測定記錄表見附錄A(參考件)。
4.1.3.2機油泵加油液面動平衡重量法
此法(如圖3)適用于濕式油底殼結構的大中小型柴油機,尤其是大型柴油機。
4.1.3.2.1測定裝置要求
a.利用油底殼放油孔(或曲軸箱側面在油位線處打孔)安裝帶截止閥的溢油管子,注意溢油管口處滴油滴時的高度應與柴油機工作時油底殼機油液面的高度相等,而且溢流管越短越好。
b.利用曲軸箱檢查孔或呼吸口插進帶油泵2和截止閥4的加油管1,注意此管系越短越好,以不影響電子秤稱重。
c。用數字式防水臺式電子秤稱機油重量,而且稱后即脫開。
4.1.3.2.2測定方法提要用泵加油到溢油口處滴油即停泵,測出柴油機按要求參數運轉時,油底殼機油液面的高度,經過一段時間運轉試驗后,因機油消耗使液面下降,再次開泵加油到原滴油時的液面高度,稱出測量油箱(連同機油)前后的重量差,即等于加入的機油重量為試驗期間的消耗量。
4.1.3.2.3測定程序
a.利用電加熱器,保持測定油箱中機油溫度與柴油機被測工況時,油底殼機油溫度相等。
b.柴油機按3.4規定的工況運轉(轉速允差不大于士100)并使機油溫度達到說明書要求(油溫允差不大于士2C),穩定運轉10min后,開始測定。
c.測定時,打開閥3和閥4,啟動泵2,直至溢油口處溢油時停泵,當30-35滴/min滴落油時,關閉閥3,記錄首次30-35滴/min滴油結束時刻,,,柴油機運轉功率P,轉速n,往測量油箱加足機油,同時稱重油箱(連同機油)m_
d.柴油機按3.4規定工況運轉,達到3.5規定測定時間時,打開閥3,啟動泵2,直至再次出現以30^-35滴/min油滴滴落時為止。(操作中,即使加油過量而溢流回收機油容器,這并不影響側定結果)。
記錄再次以30^35滴/min滴落油結束時刻t2,同時測量油箱(連同機油)的重量m2,關閉閥
式中:Gm—機油消耗量,kg/h;
,。—測定開始測量油箱和機油重量,kg;
,。—測定結束測量油箱和機油重量,kg;
t,—首次滴油結束時刻,h;
t2—再次滴油結束時刻,h,
機油消耗率按公式((2)計算。
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按公式((3)計算。
柴油機機油消耗機油泵加油液面動平衡重量法測定記錄表見附錄A(參考件)。
.4氣缸機油消耗測定方法
測定方法可按4.1.3.1條規定方法(如圖4)。也可采用本標準中規定的其他方法。
4.2容積法
當重量法無法測定時才使用容積法測定。
容積法測定,即測出柴油機經過一段時間運轉試驗后的前后機油容積(外接機油箱或油底殼中機油的容積)之差,然后根據機油密度,柴油機運轉時間和功率,便可求出柴油機機油消耗。
容積法又分為:外接測定循環油箱容積法和濕式油底殼柴油機外接玻璃液位計容積法兩種。
4.2.1外接測定循環油箱容積法
此法(如圖5)適用于干式油底殼結構或經改裝,外接回油泵的濕式油底殼結構的大中功率型柴油機。對測定裝置要求
8.在柴油機試驗臺機油循環系統中外接測定循環機油箱。如系濕式油底殼結構柴油機應再外接回油泵,其流量應大于壓油泵。
b.為了提高測定精度,可把油箱上部做成束口。
c.在機油管進機油箱處做成各種緩沖裝置,如逸流罩和導流板等。
d.測定循環機油箱的定標
油箱加足機油,當柴油機循環后油箱油位仍在束口上限為好,開電加熱器,起動循環油泵,循環油箱中機油,使機油溫度達到規定功率時的溫度,關閉電加熱器和油泵,控制放油閥6,邊放油邊測定放油的容積,同時記下油箱的相應變化容積,把容積數值刻在玻璃液位計的標尺上。
4.2.2外接玻璃液位計容積法對于溫式油底殼結構柴油機,利用油底殼放油孔,外接帶放油閥旁通路和玻璃液位計。對油底殼機油的容積進行定標,對停機兩天以上的柴油機,往油底殼加預熱(油溫和規定功率時油溫相同)機油,到油標尺上限,按4.2.ld.的油箱定標方法(如圖6)進行定標。
4.2.3測定程序
a。柴油機按3.4條規定工況運轉(轉速允差不大于士1%),并使機油溫度達到說明書要求(允差不大于士20C);穩定運轉10min后,開始測定。
b.測定時記錄柴油機運轉功率、轉速、開始測定時刻,開始測定時機油密度、機油箱中或油底殼中機油容積。
c.柴油機按3.4條規定工況運轉,當達到3.5條規定時間后,記錄結束時刻,測定結束時機油密度,測定結束時,機油箱或油底殼機油容積。
4.2.4測定結果計算
機油消耗量按公式(7)計算。
式中:Gm—機油消耗量;
V,—開始測定時機油箱或油底殼中機油體積,m3;
V3—測定結束時機油箱或油底殼中機油體積>m3;
Y,—開始測定時機油箱或油底殼中機油密度,t/ms;
7,—測定結束時機油箱或油底殼中機油密度,t/m3;
t,—開始測定時刻,h;
t2—測定結束時刻,h。
機油消耗率按公式((2)計算。
機油燃油消耗百分比按公式(3)計算。
阮乙柴油機機油消耗容積法測定記錄表見附錄A(參考件)。
4.3油耗儀法
該法適用范圍、標定、測定方法及其計算按油耗儀說明書的規定和具體操作方法進行。
責任編輯:葉子